(资料图片)
又到高考“放榜”时,各种查分短视频再度刷屏。冲上热搜的可谓个个高分,700多分考生家长半夜接到清华电话,男生高考681分满脸淡定父亲激动抹泪,估分700结果真考700……有人不禁感慨,这网上“遍地都是学霸”呀。(6月26日北京日报客户端)
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年年要求不炒作“高考状元”,但“高分考生”仍成为一年揭榜时最受瞩目的“明星”,是媒体、培训机构、学校和社会争相追捧的“香饽饽”。
其实,对“高分考生”的追捧,背后是对应试教育的迷信和强化,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、人才观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。对“高分考生”的追捧,还会让师资、优生源、经费等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占有优势的学校、地方和机构集中,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。
“高考状元”也是捧杀优秀学生的利器。捧杀典故出自《风俗通》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释义为:过分地夸奖或吹捧,使被吹捧者骄傲自满、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、失败。理科状元杨仁荣就是被捧杀的典型例子。
状元制造≠成功教育。 孩子成为“高分考生”,只能说孩子在高考时发挥出了超常水平,也只能说分数不错而已,并不代表今后就一定能够成才。正如同跑马拉松,你在前100米、前200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,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20000米以后还能够领先。
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“状元”中,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、经商、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,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,高考只是人生第一步,以后的路还很长。被捧杀的理科状元杨仁荣,当他认识到自己不是天才时非常痛苦,以致失联9年不回家乡、不见父母,这也是过度热炒“高考状元”惹的“祸”。
一次的成功,不等于一生的成功,一次“高考状元”,不等于一生都是状元。“高分考生”要理性认识自己只是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色,进了高校的大门后,自己又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标准评判,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宁静的书桌,切忌“自我膨胀”。
教育事业的目标,是培育出有健全人格、优秀素养的新一代,而不是专门“掐尖”,只有破除对“高考状元” “高分考生”的盲目追捧,这一目标才能最终实现。不追捧“高考状元” “高分考生”也是树立正确人才观的根本要求。期待各地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“高考状元”“高考喜报”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等;严禁各地政府、学校、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;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不得给年级、班级、教师下达升学指标,不得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。一旦发现炒作“高考状元”“高考喜报”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等更要严肃处理。(王红峰)
来源:东方网
标签: